查看原文
其他

以金融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2016-02-10 CF4O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编者按

  去年9月,中国金融四十人“长白山论坛”首次闭门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主题为“金融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来自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北京大学、财政部财科所等学术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吉林省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与讨论。


  整个上半年东北的经济形势很严峻,实现预计的增长目标的难度较大。这不仅是由于东北自身的结构性、体制性原因,也和东北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有关系。东北的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较弱,金融业态也比较单一,因此应注重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业态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政府应当将东北振兴要放在全国一盘棋中加以考虑,并注意转变观念。 


东北经济出现下滑的原因 


在 2015 年 1 季度的全国 GDP 增速排名中,辽宁成为垫底省份,黑龙江与吉林的排名也较为靠后。不仅如此,整个上半年东北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2015 年三地经济增长目标均设定在 6%左右,但目前来看,实现目标的难度很大。专家指出,当前东北振兴再次出现危急的情况,既有东北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从自身看,

  一是结构性原因,主要是所有制结构、一二三四产业的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有缺陷;

  二是体制上的原因,东北地区计划经济开始最早、退出最晚,市场发育不完全;金融体制、科技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导致国有企业大而不强、低效运行,拖累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是东北原来的经济数据虚高。


从外部看,东北发展困难与其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有一定关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振兴东北战略的失败。如果没有过去十多年的振兴东北,那么东北经济将滑落更甚。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国家老工业基地的转型都不是五年或者十年就能解决问题。这不是短期的、一蹴而就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问题。 

 

以多元化的金融业态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支持东北振兴 


东北的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较弱。2014 年末,东北地区贷款余额占 GDP 比重为 99%,今年 6 月末为 109%。同期,全国贷款余额与 GDP 的比重在 2014 年底为 129%,今年 6 月末为 130%。东北地区 2014 年末的数据小于 100%,而到今年 6 月末增长了 10 个百分点,不是因为信贷投放出现增长,而是经济下降得更厉害。 


东北地区的金融业态比较单一,表现在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中贷款的比例比较高。到今年 6 月末,全国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 75%,东北地区的数据为 90%。债券和资本市场融资的比例,全国是 15%,东北地区是 7%左右。在整个金融业态结构上,证券、保险、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新业态比较少。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业态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对于提升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必要。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股票,进行资产证券化,这是可以实现的渠道之一。眼下股票市场在衰减,但债券市场发展非常好,今年的量增长很快,成本低。

  第二,建议设立结构化基金。当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基金,但问题在于,政府注资设立,其他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色彩浓厚,与市场化运作的基金有很大的差异。建议在基金的设置上采用结构化机制,发挥政府基金的杠杆作用。作为底层资本,政府出资部分应该具有优先吸收损失、最后获得收益的特点,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对于基金的管理,应该采取市场化运行机制。

  第三,发展非银行的新业态、金融机构,比如证券、信托、证券投资公司、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 


此外,东北的区域金融、地方金融应当有特色,应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匹配。中央鼓励地方创新,但国家与地方是两级治理,国家不可能处理地方的所有事,因此地方自己要创造政策,区域金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地方金融的发展还应该与当地农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二者的发展不匹配导致资金输出,东北会越来越穷,发展越来越慢。 

 

政府应通盘考虑、转变观念 


东北振兴要放在全国一盘棋中加以考虑。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老工业振兴再造非常艰难,美国的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都是如此,因此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东北的汽车行业及农业的发展会受制于全国的宏观政策,也会受制于国际环境。人民币汇率的起伏会影响这些可贸易行业的 发展,中国加入 WTO 后农业对外开放也会使东北的农业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从全局的视角来考量。


要振兴东北,政府的观念也需要转变。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按照一二三产业比重来调整产业结构的观念。产业结构优化,关键不在于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而是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占比重。产业有高附加值,经济才有竞争力。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公众最关注健康、食品、药材,如果将这些做成品牌,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其次,政府应抛弃教条,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就业面更广,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收入增加,本地的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反过来又能带动当地的发展,慢慢就会形成经济的内循环,形成区域内生动力。中小微企业也是创新之源,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个性化生产、小而强,将是新趋势。


再次,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国有企业改革效果如何尚未可知,即使东北的国有企业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老百姓没有收入、就业,劳动力就要外流。外流的人口越多,东北的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国有企业固然重要,但更应把解决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问题放在首位。如果忽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东北的经济会进一步下滑。 


原创声明:本文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